吉林通化蓝莓产业铺就“绿富同兴”新路
吉林通化蓝莓产业铺就“绿富同兴”新路
吉林通化蓝莓产业铺就“绿富同兴”新路中新网通化6月6日电 (谭伟旗 李彦国)天气晴好,温度(wēndù)宜人。王鹏(wángpéng)和乡亲们默契配合(pèihé),为连绵起伏的蓝莓田铺设防草布,对新一年丰收的渴望写在每个人的脸上。
王鹏(左)和刘崇财(右)默契配合,为(wèi)连绵起伏的蓝莓田铺(tiánpù)设防草布。谭伟旗 摄
这里属于吉林省(jílínshěng)通化市哈泥河水源保护区(bǎohùqū),这条河是通化市区近50万人口(rénkǒu)唯一的(de)饮用水源。历史上,哈泥河流域曾面临水源保护与经济发展难以平衡的困境,高效生态蓝莓产业的兴起,开拓出了一条“绿富同兴”的新路。
光华(guānghuá)镇光华村村民王鹏的(de)生活发生新变化(biànhuà),源自其以租赁15亩土地的形式入股当地的蓝莓合作社:每年获得土地租金的同时,还能收到合作社的盈利分红。此外,他还可以(kěyǐ)在合作社干活,又多增加一份收入。
广袤的蓝莓田如同一块“生态(shēngtài)海绵”。谭伟旗 摄
依托哈泥河水源保护区的优良(yōuliáng)生态,通化禾韵(héyùn)现代农业有限公司(gōngsī)(下称“禾韵公司”)建成了7500亩标准化有机(yǒujī)蓝莓种植区、1万吨蓝莓收储加工基地和年繁育200万株良种的繁育基地,形成了集种植、加工、繁育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。
“哈泥河沿岸的蓝莓全部获得了绿色(lǜsè)和(hé)有机食品认证。我们采用有机肥+绿肥(秸秆覆盖)技术,使土壤有机质维持(wéichí)在(zài)一个合理区间。”禾韵公司董事长殷秀岩介绍,得益于生态种植技术的推广,哈泥河流域每年减少化肥使用量359.2吨、农药(nóngyào)使用量10.6吨,水源水质得到了保障。
广袤的(de)蓝莓田如同一块“生态海绵”,既守护着市民的“水缸(shuǐgāng)子”,也托起了农民增收致富的“钱袋子”。
殷秀岩(右)正在和工作人员(gōngzuòrényuán)一起查看蓝莓生长情况。谭伟旗 摄
截至目前,在(zài)禾韵公司从事(cóngshì)种植和收储加工的工作人员近3000人,每年工资性支出4430万元,土地入股的农户年均分红354.5万元。“从春到冬忙不停(bùtíng),仅是干防寒、除草这些活就能增收3至4万元,再加上采果、收储工作,全家一年收入10万多元。”光华镇同心(tóngxīn)村(cūn)村民刘崇财说。
殷秀岩表示,未来将在提高精深加工能力、拓展精深加工产品、进一步(jìnyíbù)带动农民增收(zēngshōu)上(shàng)持续发力,让“绿富同兴”的美好愿景更加熠熠生辉。(完)
中新网通化6月6日电 (谭伟旗 李彦国)天气晴好,温度(wēndù)宜人。王鹏(wángpéng)和乡亲们默契配合(pèihé),为连绵起伏的蓝莓田铺设防草布,对新一年丰收的渴望写在每个人的脸上。
王鹏(左)和刘崇财(右)默契配合,为(wèi)连绵起伏的蓝莓田铺(tiánpù)设防草布。谭伟旗 摄
这里属于吉林省(jílínshěng)通化市哈泥河水源保护区(bǎohùqū),这条河是通化市区近50万人口(rénkǒu)唯一的(de)饮用水源。历史上,哈泥河流域曾面临水源保护与经济发展难以平衡的困境,高效生态蓝莓产业的兴起,开拓出了一条“绿富同兴”的新路。
光华(guānghuá)镇光华村村民王鹏的(de)生活发生新变化(biànhuà),源自其以租赁15亩土地的形式入股当地的蓝莓合作社:每年获得土地租金的同时,还能收到合作社的盈利分红。此外,他还可以(kěyǐ)在合作社干活,又多增加一份收入。
广袤的蓝莓田如同一块“生态(shēngtài)海绵”。谭伟旗 摄
依托哈泥河水源保护区的优良(yōuliáng)生态,通化禾韵(héyùn)现代农业有限公司(gōngsī)(下称“禾韵公司”)建成了7500亩标准化有机(yǒujī)蓝莓种植区、1万吨蓝莓收储加工基地和年繁育200万株良种的繁育基地,形成了集种植、加工、繁育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。
“哈泥河沿岸的蓝莓全部获得了绿色(lǜsè)和(hé)有机食品认证。我们采用有机肥+绿肥(秸秆覆盖)技术,使土壤有机质维持(wéichí)在(zài)一个合理区间。”禾韵公司董事长殷秀岩介绍,得益于生态种植技术的推广,哈泥河流域每年减少化肥使用量359.2吨、农药(nóngyào)使用量10.6吨,水源水质得到了保障。
广袤的(de)蓝莓田如同一块“生态海绵”,既守护着市民的“水缸(shuǐgāng)子”,也托起了农民增收致富的“钱袋子”。
殷秀岩(右)正在和工作人员(gōngzuòrényuán)一起查看蓝莓生长情况。谭伟旗 摄
截至目前,在(zài)禾韵公司从事(cóngshì)种植和收储加工的工作人员近3000人,每年工资性支出4430万元,土地入股的农户年均分红354.5万元。“从春到冬忙不停(bùtíng),仅是干防寒、除草这些活就能增收3至4万元,再加上采果、收储工作,全家一年收入10万多元。”光华镇同心(tóngxīn)村(cūn)村民刘崇财说。
殷秀岩表示,未来将在提高精深加工能力、拓展精深加工产品、进一步(jìnyíbù)带动农民增收(zēngshōu)上(shàng)持续发力,让“绿富同兴”的美好愿景更加熠熠生辉。(完)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