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黑龙江畔的“源头国门守护者”

体育正文 231 0

黑龙江畔的“源头国门守护者”

黑龙江畔的“源头国门守护者”

原标题:新时代青年先锋史先强:黑龙江畔(pàn)的“源头国门守护者” 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(jiǎngzhāng)暨新时代青年先锋评选结果揭晓。黑龙江省(hēilóngjiāngshěng)大兴安岭边境管理支队北极边境派出所四级(sìjí)警长史先强,作为洛古河夫妻警务室第二任驻村移民(yímín)管理警察,以扎根极北边疆的坚守与为民服务的赤诚,获评新时代青年先锋。 这位1989年出(chū)生的山东汉子,以为民实践中(zhōng)摸索出的“一心一意了解群众期盼、真心实意增进群众感情、诚心诚意依靠群众支持、全心全意维护群众利益”的“四心(sìxīn)”工作法在黑龙江源头书写(shūxiě)忠诚,用130公里(gōnglǐ)山路的坚守、零下52℃的极寒考验,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先锋的担当。从“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”到“全国最美基层民警(mínjǐng)”,史先强累计获得国家级荣誉6项、省部级(shěngbùjí)荣誉5项,荣立个人一等功,成为守护龙江边疆的榜样和楷模。 一名偏远(piānyuǎn)边疆的驻村移民管理警察,是何等的努力与(yǔ)付出,才会受到如此的肯定与褒扬?这些,只有常年驻守在北纬53度线上的史先强心里最(zuì)清楚。 主动请缨:用青春(qīngchūn)热血浇筑边疆忠诚 2020年7月,当首任(shǒurèn)戍边夫妻(fūqī)贾晨翔、王晓莲调离时,史先强在决心书上(shūshàng)郑重写下:“我愿以青春为墨,续写边疆(biānjiāng)忠诚。”彼时他刚结束长达12年的军旅生涯,面对组织提供的多个选择(xuǎnzé),却毅然选择前往年平均气温-40℃的洛古河村。妻子沈欣回忆:“他翻遍所有资料,反复研究当地气候(qìhòu)、地形,甚至提前半年开始进行耐寒训练。” 洛古河村地处中俄边境,冬季长达8个月,积雪厚度可达(kědá)2米。史先强的巡逻日记里记录着(zhe):“2023年1月15日,-42℃,巡逻途中防风镜结冰,只能用体温融化(rónghuà);界江冰面裂开,立即设置警戒线……”这些数据(shùjù)背后,是每月300公里的徒步巡逻轨迹。 戍边夫妻:用脚步丈量忠诚的温度(wēndù) “四心工作法”的实践(shíjiàn)远不止于理论。史先强创新推出“双语服务卡”,用中俄双语标注紧急联系方式;建立“民情日记本”,记录每户(měihù)村民的特殊需求。2024年春节,他带领团队开发“云端(yúnduān)警务室”,通过视频连线为行动不便的老人(lǎorén)办理户籍业务,实现“数据多跑路(lù),群众零跑腿”。 2023年夏季,界江突发(tūfā)洪水(hóngshuǐ),史先强连续72小时值守堤坝(dībà)。村民张建国回忆:“他浑身湿透,却坚持逐户转移物资,最后自己家的存粮被冲走都没察觉。”这种奉献精神感染了村民,如今洛古河村组建起20人的“红袖标”护边队,形成警民(jǐngmín)联防新格局。 携手并肩:用真心(zhēnxīn)谱写爱民篇章 扶贫(fúpín)养鸡场的(de)扩建过程充满挑战。史先强自学养殖技术,与(yǔ)专家反复试验,最终采用“林下散养+智能温控”模式,使产蛋率提升40%。他牵头建立“电商助农”平台,帮助村民年增收超(chāo)80万元,让“北极鸡蛋”成为网红产品。 面对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(de)刘桂香老人(lǎorén),史先强每周三次(sāncì)定时探望。老人虽常忘记他的名字(míngzì),却总会在他来时哼唱《莫斯科郊外的晚上》。这种超越血缘的亲情,让村民自发组织“暖心厨房”,定期为戍边夫妻送去热乎饭菜。 科技强边:用创新(chuàngxīn)守护国门安宁 史先强推动(tuīdòng)建立“智慧边境”系统,安装15处高清监控点位,配备无人机巡航。2024年(nián)3月,通过热成像技术发现非法越界人员,及时避免涉外事件(shìjiàn)。他主导(zhǔdǎo)编写的《极寒地区边境管控手册》,被纳入国家移民管理局培训教材。 妻子沈欣(shěnxīn)既(jì)是(shì)民警又是教师,两人将3岁女儿托付给村民照看。女儿在作文中写道:“我的爸爸妈妈是星星,虽然住在天上,但会照亮整个村庄。”这份牺牲背后,是夫妻二人放弃的无数个休息日。 薪火相传(xīnhuǒxiāngchuán):用坚守诠释青年担当 史先强获得的“全国五好(wǔhǎo)家庭”荣誉,源于他对家风的重视。他创办“戍边讲堂”,组织青年民警开展极地生存训练、红色家书诵读等活动。2024年,其(qí)团队(tuánduì)培养的3名民警入选总站人才库,实现(shíxiàn)“老带新、传帮带”。 在极地边境线上,史先强用12年(nián)军旅(jūnlǚ)生涯和6年戍边岁月,诠释了新时代青年“到祖国(zǔguó)最需要的(de)地方去”的担当。他的故事被改编成话剧《北疆星火》,在全省巡演32场,激励超万名青年投身边疆建设。 当问及坚守的(de)动力,史先强指着警务室墙上泛黄的合影——那是首任(shǒurèn)戍边夫妻与村民的合影。“他们种下的树苗已成林,我要做的,是让这片(zhèpiàn)森林永远郁郁葱葱。”在黑龙江源头,这位青年先锋正以青春(qīngchūn)之我,续写着“北疆(běijiāng)卫士”的永恒传奇。(龙头新闻·黑龙江日报记者张磊) 更多精彩资讯请(qǐng)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(yě)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(wénzhāng)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(suǒyǒu)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(liánxì)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黑龙江畔的“源头国门守护者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